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東尼:不老的傳說

2008年10月23日
(感謝Johnson)
又是恐怖的一天,恒指再度迫近14,000點。最慘者莫過於瑞安房地產(272),重挫25%至1.4元。

其他中資地產股的表現同樣不濟,與瑞房相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例如九龍建業(34)就跌了16%至3.2元。惠理集團(806)旗下基金重倉持有九龍建業和其他一些優質中型股,近來這間基金公司飽受贖回潮的衝擊,被迫拋售股票而令股價急挫。

昨日我以中資地產股為題材撰文時,絕對沒有想過瑞房的股價會在同一天內急挫,差點還以為暴跌是由我的文章所引發。較早前瑞房在10月份償還了一筆貸款,市場憂慮公司無法進行再融資。我認為,最壞的情況就是瑞房要以折讓價拋售手上的物業,結果資產淨值下降,公司被迫捱高息借貸-這應該是最壞的情況,實際上不太可能會發生。

當我還是年輕的時候,賭徒的心態使我很容易產生「明天會更好」的幻想,投資時會不斷「溝淡」(averaging down)。追溯至1986年,我買了一隻叫做德智發展(Mandarin Resources)的股票,該公司在淺水灣附近有一幢物業。當時我相信這隻股票被大幅低估,於是以5毫半買入第一注,跌至4毫時加碼入貨,後來股價跌至 2毫7仙時我再買入。但股價不肯止瀉,跌至8仙時我再「溝淡」,令總成本上升至70,000元;在那些日子,70,000元對我來說可不是小數目。結果慘不忍睹:有人把公司物業沽售後侵吞款項,公司被勒令停牌。我當時已經死心,確信70,000元經已全軍盡墨。停牌停了幾年,不法之徒和證監會談判過後,同意歸還股東資金,結果我反敗為勝,這項投資盈利收場。

同樣的「溝淡」策略,卻為我在另一次投資帶來豐厚的股息。中國石油(857)上市後不久我便開始買入,第一注的價位是2元,其後跌至1.25元時我不再準備加碼了。後來喬治布殊突然攻打伊拉克,我認為背後的理據是要保證廉價石油能夠源源不絕地運到美國,未來幾年的油價會因此而低企。於是我沽售了手上一半的中石油。後來中石油的回報甚豐,之後我繼續減持。

近年「溝淡」中國人壽(2628)和其他股票同樣是出色的策略;只有華能國際電力(902)稍為遜色,唯有盼望明天會更好吧。至於瑞安房地產,雖然持倉不算多,但我已經打算與瑞房一齊出生入死了。除非你準備好在危急情況下壯士斷臂,否則我不一定建議讀者們一起冒險。

香港的百萬富翁比比皆是,下一代的股市只會成就更多的富豪;本港股市百花齊房,能帶來5、6倍利潤者並不罕見,而令投資者蝕大錢的同樣多不勝數。股市的有趣之處,在於群眾的信心變幻莫測,看看股價圖便可略知一二:即使是如新鴻基地產(16)般的老牌藍籌,在2002年至2007年5載之間由35元升至170 元(其他比較進取的公司隨時有8至10倍進賬),在近來的股災裏新地卻又跌至60元,之後甚至可能跌得更深。

災難過後,下一輪的股市必會高潮迭起,因為中國已經成為投資者的香格里拉。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升幅達9%,有人已經擔心經濟「放緩」,更有一位分析員認為國內會出現「硬著陸」!在古老的電影中,香格里拉就是人們永不衰老的地方。

他們有可能大錯特錯。即使大環境轉差令中國GDP增長率「放緩」至7%又有甚麼問題?環顧歐美國家都在走下坡,經濟有4%增長已經求之不得,7%簡直是聞所未聞;更何況中國遲早會重新回到雙位數字的增長步伐。

仔細想想,即使近年的盈利增長放緩,你相信工商銀行(1398)會長期維持在10倍市盈率的水平嗎?當恢復高增長時,我預料工行合理的市盈率是20倍。不過現在要預測未來為時尚早,還是靜待下週再看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