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溫總4萬億, 中國因素難救全球衰退

人人談論溫總4萬億, 究竟對整體市況有冇大改變, 我地睇下陶冬今日的評論,或者比到大家一d啟示.

中國因素難救全球衰退

中國政府在11月9日宣布,動用4萬億人民幣,通過財政擴張來拉動放緩的內需。同時將財政政策基調由“穩健”調向“積極”,將貨幣政策基調由“從緊”調向 “適度寬鬆”。這是自前總理朱鎔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凱恩斯式經濟刺激措施以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擴張行動。消息傳出,不僅中國股市大漲,全世界股市都跟 著漲。各國政府紛紛表態讚賞中國的積極舉措,中國儼然成了金融海嘯中的救命稻草。中國因素能挽救全球衰退嗎?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仍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從雷曼兄弟倒閉以來的短短的幾個星期,全球超過八萬億美元的財富遭到蒸發,金融震盪席捲了世界各國,幾乎橫跨了所有金融資產種類。這是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是現代金融史上空前的浩劫。

面對銀行的倒閉浪潮以及金融體系全面崩潰的風險,各國央行聯手減息注資,並對拆借市場提供擔保。同時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先後動用國家巨額 資金入股主要銀行,務求以國家信用,挽救市場對金融機構的信心,重啟資金市場,將飚升的市場拆借利率拉回到合理的水平。財政部和央行措施的成效仍有待觀 察,市場信心的恢復更需要時間。是金融危機遠不是世界經濟所面臨困境的全部,一個更大的挑戰在後面 — 全球衰退已經逼近。

由於全球信貸收縮和金融市場動盪,此次經濟衰退的世界性聯動特徵十分明顯。在今後3-4個季度,美國、歐洲、日本同步進入經濟衰退已難避免,此前 被認為有可能與發達國家脫鉤的新興市場也受到商品價格下跌、全球需求放緩、資產價格暴跌和游資撤退的衝擊,經濟前景迅速惡化。筆者估計,全球經濟在 2009年的GDP增長將介乎1.5-2.2%之間,與兩年前5.2%的增長水平相比,回調觸目驚心。 IMF將3%設定為全球衰退的分水嶺。

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曾經是亞洲經濟的定海神針。人民幣堅拒貶值以及之後的“中國需求”,減輕了危機國家的痛苦,為亞洲迅速走出衰退、恢復經 濟活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十年過去了,中國已經由地區經濟巨人成長為全球經濟巨人,“中國需求”成為主導世界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對商品需求、機械需求 和亞洲區域內貿易的影響甚至超過美國。

中國能否成為這一輪全球衰退的拯救者?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中國的金融機構受次貸危機的直接衝擊不大,同時本國的內需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於世 界經濟的走勢。但是目前中國經濟也已經進入了自身的下行週期,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同時放緩,股市一沉不起,房地產市場岌岌可危。溫家寶內閣自 2003年上任以來,可能第一次真正要為保持8%的經濟增長而戰。

中國出口業所面臨的困難局面是有目共睹的,不僅美國訂單萎縮,歐洲需求也會大幅下滑,中東、亞洲形勢不容樂觀。
人民幣升值和成本上漲,導致廣東、 浙江等省出現工廠倒閉浪潮,出口業正面臨一輪結構性的調整。中國出口停滯,它對亞洲各國原物料和原部件的進口便不會理想。
至於內需,由於股市、房市的價格 下降,負財富效應已經開始發酵,大宗個人消費品(如汽車、旅遊、家用電器)消費驟降,消費信心出現了近十年罕見的明顯弱勢。最近非政府資助的民間投資似乎 一夜之間消失,使經濟失速的風險大增。十七屆三中全會放開了農村土地的使用權、交易權,此舉也許可以為農村生產和消費帶來希望和活力,不過那是中期的變 量,近一兩年指望它來刺激需求,則遠水難解近渴。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在加快,政府的財政擴張政策也會加強力度,但是房地產建設在放緩。經濟 進入下降週期,需求減弱、市場不景之下,企業家對市場前景信心不足,工業投資和商業投資相信也會減少。

房地產市場乃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勢的寒暑表。由於銷房數量減少,融資渠道受阻,大批開發商面臨著現金流的危機,隨時可能因流動性不夠而倒閉。針對房 地產市場出現的危情,北京的政策重心已經由打壓轉為扶持,默許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利好房市的政策。中央政府在購房首付、第二套房置業等方面,也會有所讓步。 不過筆者認為,這些政策也許能穩定住房價,但未必能吸引大量買家入市。購房者對價格的預期已經出現了改變,在可預見的將來需求不會有大幅的上升,沒有買家 和新的需求,房地產銷售難有大的起色,中國對於商品和機械的需求也就難有大的起色。

4萬億人民幣的財政擴張計劃,相當於中國一年16-17%的GDP,數目龐大到讓外國人咋舌的地步。不過大標題下並沒有項目細節,幾乎可以肯定這一攬子計 劃中,既有新項目,也有舊項目(包括許多早已列入十一五規劃的已開工的項目)。另外,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不經論證,不通過立法機構,不列明資金 來源,便拋出如此龐大財政開支的國家。以中央政府目前的債務/GDP比率,中央財政應該有能力承擔部分項目的費用。但是沒有了土地收入的地方政府和開始惜貸的銀行,卻是未知數。何況許多項目需要相當長的前期準備工作(試想像在新疆建鐵路的設計和在城區修地鐵的動遷)。筆者認為,最終在今後兩年成事的新基建 項目,可能遠低過宣傳出來的4萬億

當然,中國的經濟形勢比起其它國家要好許多。中國是大陸型經濟,十三億人需要吃飯、穿衣,這類需求游離於全球危機之下。加上加速推出的基礎設施建 設,以及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筆者認為中國的GDP增長應該可以維持在7~8%左右。這個數目在世界上比較頗為理想,但是仍比一年前近12%的增 長少掉三分之一。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五年維持在10%以上的增長,過熱跡像比比皆是——流動性、資產價格、工資增長、原料消費。這種局面難以長期繼續下去,不過政府 的屢次調控卻又效果不彰。全球金融風暴和國內資產價格下調,終於撬動了一個經濟的下行週期。一旦經濟放緩形成,相信勢頭很難在短期內扭轉。經濟重新加速需 要消費、出口、房地產三個經濟引擎中,至少兩個轉入上升勢頭。或者農村部、服務業出現一番新的氣象。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中國經濟現在規模已經 相當龐大,基數甚高,重新啟動所需要的動力要比十年前大,增長點也需要更多,但是這種動力和新的增長點暫時尚未出現。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連續 2-3年徘徊在8-9%的增長區間。

中國能保持8%的經濟增長,已經是對全球經濟作出重大貢獻,可以減輕亞洲經濟遭受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以及罕見的同步衰退的荼毒。但是不要忘記中國 經濟本身也處於下行週期,過去幾年的主力增長點已顯疲態。政府和央行的刺激措施可以製止經濟大幅下滑,但是光靠政策因素未必能夠重新啟動一個新的上升週期。筆者認為,指望中國經濟短期內打救亞洲經濟,是不現實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