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M型概念股

畢老林

3月18日,周三。港股承接美股升势,高开后持续靠稳,恒指收市重上万三点水平,是2月25日以来首次。汇控(005)除息,股价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上升,并以42.7元接近全日高位收市,升2.33元,涨幅近6%。恒指收报13117点,升239点或1.9%。国指收报7632点,升124点或1.7%。

3月期指收报13113点,升289点,轻微低水4点;4月期指收报13072点,升296点,低水45点。

同样受外围因素影响,内地股市上扬,但升幅不大,上证综合指数收报2223点,升5点或0.24%;沪深300指数收报2332点,升10点或0.44%。

大笨象股东在本文见报日表决供股,执笔时港股刚收市,汇控造42.7元,比3月9日U盘插水价33元回升近三成;加上高盛重新肯定汇控的投资价值,曾经想过长痛不如短痛的一众小股东,在爱恨交织下看来仍会选择不离不弃,集资计划水到渠成。

增长为本投资法

老毕昨天提到几位知名「淡友」不约而同建议入市,但不管是「英国股神」博尔顿(Anthony Bolton)、美国基金经理格拉瑟姆(Jeremy Grantham),还是法兴分析师蒙捷(James Montier),采用的都是价值投资法,分别只在演绎方式;股市大幅偏离「合理值」,是他们决定进场的最大诱因,现水平是否已见底反属次要。可是,买股票始终是买公司盈利,除了耐心等候估值重返「合理」水平外,有没有更主动进取的投资策略?

老毕今天想介绍一位颇具争议性的投资大师──史维格(Martin Zweig)──其策略跟价值投资法迥异,但在「买股不买市」的前提下,他的选股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信报》读者对史维格应该不会陌生,亦想必听过此君在1987年10月19日股灾三天前预言华尔街大难临头的事迹。史维格的著作Winning on Wall Street(第一版于1986年面世,此后十年先后推出四个修订版),令他成为畅销书作家,影响力深入民间。

股神毕非德靠投资发达,但个人生活平淡朴素;史维格却从不待薄自己,既是纽约顶级酒店皮埃尔(Pierre Hotel)价值连城阁楼套房的主人(根据《福布斯》的估算,该物业价值一度高达7000万美元,是纽约市最贵的公寓,在全球豪宅中位列第八),亦是怀旧物品收藏家。不过,Winning on Wall Street于1996年后再无新版问世,史维格亦甚少公开露面,人气大不如前。批评者认为,这是其拣股法不行的最佳证明;他的支持者自然大力反驳。

不过,金融海啸后,不同的投资理论各自备受挑战,史维格以增长为本的选股原则,仍有讨论价值。

一、盈利趋势 现季度盈利必须高于一年前同期水平;

二、盈利持续性 每股盈利(EPS)过去五年每年均录得增长;同时,EPS过去四季每季必须高于一年前同期水平;

三、长期增长 以EPS年增15%为最低标准,30%以上属优异;

四、盈利增长加速能力 现季度EPS增长(与一年前同期比较)必须比之前三季平均增长强劲;同时,现季度EPS增长要胜于长期增长水平。

在史维格选股四大要诀中,最后一项的重点是把盈利往绩辉煌,惟已成强弩之末、风光不再的企业剔除。投资者若拿这项准则衡量汇控,也许一开始就不会恋上大笨象。

跟纯粹逐势的投资者不同,史维格拣股法含有一定的「价值」元素,比如市盈率在市场平均水平三倍以上的股份不沾手;若高于四十三倍,则不管市场平均市盈率处于什么水平,一律敬而远之。与此同时,市盈率低于五倍也不在考虑之列,以免买入名副其实的「狗股」。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不论价值投资法还是史维格口中的Super Model,在信贷市场何时回复正常、盈利前景无从估计的今天,按照往日业绩推算出来的估值水平和盈利增长潜力,俱不可靠。在每种策略均有缺点下,投资者可以怎样?老毕认为,如果你认为不值得为效果不确定的投资法浪费时间,那么就反璞归真,平日多留意身边事物,从中寻找灵感吧。

日前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最新一季失业率达5%,不少专家担心年底会见8%。港人生活水平有下降趋势,虽然股市短期上落与此可以完全无关,但在环球经济大形势逆转下,要捕捉股市明日之星,就要花一点心神。老毕在财政预算案公布那天,谈过大前研一《M型社会》一书,其实该书主要不是谈社会现象,其副题是《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大前分析了几种M型社会下的吃香新企业,也许可作选股的参考。

M型社会原指日本、美国近年的社会生态,重点是中产人士收入大减,以中产定位的市场消失,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立足于中下阶层的市场,商机就在此处出现。以投资角度来看,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明星企业,理应潜伏于这个市场。

香港的M型走势一如美、日,这一点不用多介绍,但内地有无数消费者正在「升级」,追求品味的提升,跟香港正在走下坡的M型社群愈走愈近;换句话说,两地消费者将合流而成一个庞大的新市场。难得的是,生意连通中港两地的企业为数不少,而且许多都在香港上市。

大前指出,中产的消费能力减弱,但品味与质量要求不减。比方说,今日的Joe不再舍得穿Polo、Armani,但Joe有「贵族情意结」,一定不会转去罗湖城、女人街,而是改为光顾ZARA、H&M、Uniqlo。细心留意一下,现在结伴南下的年轻「自由行」,常见在以上三大连锁店「血拚」,原因是什么?大家都在追求「高感觉、低价格」的产品,从成衣到食品、日用品到食肆,都可以在这个「M型市场」大展拳脚,挤走死抱旧模式、墨守成规的对手。

高感觉低价格

香港股市有不少M型概念股,除了符合「高感觉、低价格」这一基本条件外,更重要的是业务覆盖中港,把两个口味日趋接近的社群,一起放进公司的客户目标。在蒙牛(2319)出事前,大家也不知道有那么多本港明星艺人天天饮蒙牛。此外,经常穿梭中港的朋友,一定同意小肥羊(968)是两地食客公认的名牌;至于在香港超市最醒目位置热卖的维达(331)厕纸,相信在阁下家中洗手间已放了个满。

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拒绝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1886),投资者失望之余(股价一天跌近二成),市场更担心引起保护主义的敏感话题。其实,当局不让汇源落入外人之手大有道理,因为中国难得有这样一个「国宝级」品牌企业。

据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数字,截止2007年的五年间,内地果汁市场复合年增长高达19.9%,远高于软性饮料市场13.7%的平均增长。市场预期2006至2010年,中国果汁市场的复合增长仍可保持10.6%水平。内地果汁市场的凌厉增长,与中国消费者收入增加,以及健康意识提高有关。过去十年,中国奶业亦因相同原因而强劲增长。

汇源果汁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讯号,属于有前途的M型股。不过,股价过去升了不少,经过今次事件后,也许日后更有留意价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