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大規模的商業銀行危機已現

宋鴻兵
2009/03/09

《紅周刊》:未來是否會出現銀行危機,導致經濟大衰退演變為大蕭條?

宋鴻兵:我認為現在美國已經出現了銀行危機,但是否會導致從衰退演變為大蕭條,現在做這個預測還為時尚早。銀行危機現在可以確信無疑,不只是美 國,包括歐洲在內,包括我們認為的最好的商業銀行如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從它們股價的巨大跌幅看,就可以知道現 在正在發生什麼:一場嚴重的席捲整個歐美的商業銀行體系的重大危機。

理論上說,魯比尼(美國紐約大學教授,2006年準確預測了美國次貸危機並聲名鵲起,此後他又在2008年上半年預言了投資銀行的傾覆--編者 註)有個估算,整個美國商業銀行系統全部潛在虧空,已經達到3.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意味著整個美國銀行系統都已經破產了,英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所以我們 面臨一個全面的商業銀行體系破產的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還奢談奧巴馬能夠變革,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紅周刊》:蘇格蘭皇家銀行創造了英國銀行業歷史上最大的虧損,怎麼看當今銀行的國有化?

宋鴻兵:國有化這條路不可行,美國的救市計劃已經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次就是保爾森2008年9月提出的,財政部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購買銀行的優先 股,意味著進行國有化,但是事隔兩個月,11月底的時候,這一招就失敗了,由於商業銀行股票跌得太快,以至於政府所注入的資金仍然抵償不了財務狀況惡化所 造成的損失;第二招,把銀行所發行的賣不動的債券、問題資產全部買下,這是第二代救助方案,也是迄今在用的方法。代價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過去6個月內, 從8900多億美元一直漲到2萬多億美元。迄今此招也失靈,因為規模越來越大,國會批的7000億已經用掉了一大半了,剩下的3500億美元根本是杯水車 薪。因此,第二代救助方案現在也基本失敗。第三代救市方案是奧巴馬政府提出的成立一個“問題銀行”,把所有的銀行系統爛賬全部剝離出來,放在問題銀行,這 一招能否奏效?還是不行。由於是剝離,政府要拿錢去買,政府的錢從哪裡來?還得靠發債。最後一切的問題會落實到美國的債主身上,尤其是國債。

2012年之前美國經濟很難走出衰退


《紅周刊》:您曾判斷2012年美國經濟才會出現反轉,有何根據?

宋鴻兵:按照慣常規律,房地產價格會跌5 ̄7年左右,我取一個中間值6年,作為一個中性的評估,從2006年的高峰期,一直會跌到2012年才可 能見底,但是考慮到這一次的規模遠遠超過歷次金融危機的規模,這個週期就有可能拉長,但在2012年以前,房地產很難見底。如果房地產不見底,美國資產價 格下跌就不會見底,因為房地產是資產價格的一個主要指標。在此之前談經濟反轉,我認為沒有意義。

中國情況與美國不同,中國樓市會怎樣,取決於中國的房地產公司資金鍊會不會斷裂、何時斷裂,大多數房地產公司會撐多久。樓價跌到什麼時候不好預測,因為不知道還有多少房地產公司會倒閉。

《紅周刊》: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如何?溫總理說今年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一年,是不是意味著今年經濟會見底?

宋鴻兵: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美國商業銀行整體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危機,因此對危機的深入程度認識還不到位。如果以商業銀行為中心而爆發一場危 機,則比去年要嚴重很多,去年倒閉的不過是幾家投行,投行和商業銀行能比嗎?商業銀行倘若不倒閉而國有化,就是導致國債增發,而國債增發能否發出去?發不 出去,要么是利率狂漲,要么是惡性通貨膨脹,在此情況下,全球經濟形勢很難好轉。無論是大規模通脹還是利率狂漲,對中國周邊的所有金融生態環境會產生極其 嚴重的顛覆性影響,中國能夠完全無視於周邊的原材料價格、農產品價格、大宗商品價格等一系列外部市場需求,到第三季度出現一個奇蹟般的好轉?

《紅周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2月CPI是1.2%,大家都很擔心CPI在2009年初會由正轉負,出現通縮,通縮影響股市的機制是什麼?通縮對股市有何影響?


宋鴻兵:CPI是物價流動性的體現,現在說流動性在緊縮,其原因是銀行放貸在減少;而最近由於4萬億刺激政策導致信貸規模不斷恢復,一定程度上緩 解了流動性壓力(這對流動性而言很可能會發生相反的方向,從緊縮變成重新開始通脹),但是周邊環境制約了擴張程度,在不太好的經濟形勢下,擴張會導致壞賬 率上升。

如果流動性緊縮,大宗商品、股票、房子等都會降價。建議投資者首先規避銀行股,而中國股市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具備投資價值。因為判斷股市是否成熟, 關鍵是看企業分紅,企業分紅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真正把這些錢用在投資上、發展經濟,分紅比率越低,股息越低,這個市場泡沫就越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