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了解房地產 免變負資產

澳日2009/03/30

要了解財務槓桿風險,要先了解到底甚麼叫財務槓桿。其實講得簡單點,就是投資者想買一貨物,用作交 易賺差價,假定貨物價值是10元,但投資者袋裡只有1元或只想用1元做本金,其餘9元向他人借,就有足夠錢買入10元貨,這就叫財務槓桿,伴隨借錢而來的 就是利息支出。

何謂財務槓桿倍數?財務槓桿倍數是由財務槓桿衍生出來的。財務槓桿倍數是用來分析風險,數值越大,風險越大。以上述例子為例,其財務槓桿比率為10倍(10÷1=10),其公式是:買入資產總價值÷本金=槓桿倍數。

由 財務槓桿衍生出來的問題還有一個叫做負資產。負資產(Negative Equity)這一名詞的由來,香港人並不陌生,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曾經負資產。 香港人第一次感受負資產威力是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前股市、樓市創新高,不少港人當其住宅為ATM機,向銀行按樓借錢炒樓、炒股票。時移世 易,九七回歸後,一個八萬五、一個亞洲金融風暴,香港股市、樓市急跌,不少港人淪為負資產,負資產一詞從此深深印在港人腦海。

導致 負資產的原因正是財務槓桿。假定投資者手頭上有30萬現金,去年初買入一個240萬單位(新樓),按揭成數最低10%,即投資者要拿出24萬 [240x10%=24(萬)]做首期,財務槓桿比率為10倍(240÷24=10),加上約5萬使費,投資者手頭所剩下資金已沒多少。一年後樓價已經下 跌20%,即市價為192萬,投資者如變賣資產會引致48萬元虧損,連同使費實際虧損達53萬。減去首期及其一年供款(假設18.6萬),投資者資產總值 為-10.4萬(24+18.6-53=-10.4(萬)),即變成負資產。以上例子已經沒有考慮到裝修費用及購置家電費用,亦沒有考慮銀行高估樓價因 素,否則虧損必定超過10.4萬,殺傷力比借孖展炒股票或炒期貨更高。通常借孖展炒股票的槓桿比率為2倍至2.5倍,期貨槓桿比率為7.5倍至9倍,而且 當你無錢補孖展時,證券行或銀行會立即平倉,不至於負資產。

由此可見,澳門人不要笑港人笨。本人身邊去年市頂入貨的親朋好友中,已 經有負資產個案。你可以話變成負資產不打緊,層樓自住,有份工、慢慢供。但不要忘記,經濟轉壞才會出現負資產,經濟轉壞會使大部分企業盈利倒退甚至虧損, 繼而裁員或減薪,失業率上升,到時可能連份工都保唔住,點供?就算噩夢不會成真,都嚇餐飽或“白供”,何必呢!因此應引港人可怕經歷為教訓,多了解“如何 投資房地產,以免變成負資產”。

李振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