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
2009-02-05
誰人可以告訴我,匯控到底要集資多少錢?真是如大摩、高盛所說那麼多嗎?我沒有讀完投資銀行的報告,但大意是,匯控必須集資才能保持競爭力,而且要為巨額虧損來「填氹」。
匯控平均每年至少賺150億美元。除了在南美洲和印度的個別例子之外,匯控至今仍未作大型併購。
大家似乎已經有一個共識,就是銀行需要巨額的資本 - 甚至可以媲美一些主權國家。與其從市場集資,為甚麼銀行不可以還原基本步,靠過往積存下來的純利作內部增長?
二十年前英國進行金融改革,匯控收購倫敦經紀行James Capel,結果令自己泥足深陷。自此之後匯控再也沒有收購證券行了。證券行只能賺取微薄的佣金,結果很多經紀都用公司的資金來炒賣,匯控並不需要這樣做。
這正是今天次按危機的禍根。很多國際大行用自己的資本作賭注 - 甚至連美林也不例外。如果腳踏實地做生意,美林本來不應該蝕錢。
我期望匯控惹上麻煩的原因,純綷是當年買下了Household International。樓價上升時,HI以極低的首期承造按揭,結果今天蝕大錢。匯控是不是沾手CDS這類衍生工具,否則怎會淪落到要向市場求救的田地?
匯控即使受英國樓價下跌所累也不足為奇 - 這是每一個銀行家都需要面對的風險。這一切都會在業績報告揭曉。之前匯控所做的大額撥備,應該已經把HI的虧損填得七七八八。
匯控沒有理由急於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 - 反正這遲早也會變成事實。匯控只需要賺取合理的利潤 - 而不是賺快錢 - 就可以了。
匯控只需要以正常的步伐增長;除非有嚴重的損失,否則是不需要集資的。到底投資銀行會不會比一眾股東 - 你和我 - 對匯控更有了解?最好匯控每個季度都出業績,公司表現好壞也該讓投資者知道,否則大家都是得個「估」字。
美國的上市公司必須每季出一次業績,這才算是負責任的表現,這方面匯控是有不足。要是有些資料只有行內人才知道,這對小股東就太不公平了。
匯控這麼大的公司,也不發表季度業績,實在不太理想。
IOS delegate你必須知道的事情
13 年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