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分析呢一行,職業生命頗長,因為經驗好緊要。呢行亦唔須要什麼體力。最緊要吸收到經驗同埋識用電話/上網去落盤。以前英資行重training/經驗, 但是現在美資行重學歷,分析員做10年已經殘,好少可以經歷兩三個經濟循環。睇多幾個循環,經驗可以令你對自己的睇法更有信心。
70’s時,74年時香港失業率達10%,因為73年石油危機,油價升了4-5倍。當時香港用石油發電,政府實行用電管制,當時經濟依靠出口,美國一衰退,出口即時唔掂,工廠大規模失業,人人做小販。
當時高通脹,高利率,高失業率,無增長,三高一低。
樓市股市皆大跌,市民沒有錢。
林sir 的經驗是,74年跌到最低150點,但12月由300點跌到200點,林sir在工作的證券行見到有很大的買盤,是英國的機構投資者買香港股票,買匯豐銀 行/置地/怡和/太古。日日都買,買足3個月,由12月買到75年3月,由150點買到350點。買盤是來自英國的保險公司,原來當全世界都沒有人有錢的 時候,保險公司有最多錢,因為d人仍然供緊保險。
林sir當時問:為什麼150點買到350點都賺了一倍,為什麼不賣? 後得悉保險公司是做長線投資,買貨不是睇一兩倍就走,係睇幾個循環,最重要是投資的公司的質素。日後證明是對的,其中Legal & General 74年狂買匯豐銀行,今日仍持股>5%,跌市危機入面其他人沒有錢但佢有,可以買靚貨。
這是長線投資。
當時另一個客戶亦給林sir一個理念,Templeton當時買日本股票是經林sir工作的公司維高達買的。
Templeton 亦給予林sir很大的啟發。人人都話Warren Buffett是Benjamin Graham的徒弟,Warren Buffett賺錢是最多… 其實Templeton搵的錢比Buffett還多! Templeton搵錢的方式與Buffett不同。Warren Buffett的上市公司從不派息,是一個不派息的closed end fund。散戶只可在股市賣股。但Templeton在60’s已開始投資,林sir很bind Templeton的理念:Templeton係美國第一個睇好日本的fund,60’s日經只有幾百點時就開始買日本股票,長線投資,而且是 opened end fund所以賺到的錢是會派俾投資者。只收管理費,Templeton賺的錢是天文數字。
Templeton在70’s開始投資香港及新加坡的股票(台灣和南韓當時有資金管制)。
林sir喜歡Templeton的投資理念因為新興市場一定發展得快,只要揀到好公司,長線投資,一定事半功倍。投資General Motor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今天股價是50年前的股價)。成熟經濟再加上唔掂的行業,投資50年都係得個桔。
記住:新興市場 + 長線投資 + 好公司。
現時和70’s差好遠。到80’s初期(81-84年),香港又再三高一低再加上政治因素(收回主權),當時低點P/E只有5倍咋。而家唔係三高一低,係有 通脹,但利率只有5%,未到雙位數字,而國內開始控制到通脹。所以睇多幾個循環,你就知道個定位,知道今次個P/E會唔會去番5倍,會唔會去番97-98 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7-8倍(當時300%利息)。
關於油價上升問題,人人都話投機問題,實際上美國佬對付呢個問題只可以用行政手段(不准炒margin),但是布殊係油公司背景,所以現在唔會出招,可能留俾McCain,作為他的政治本錢。
現時和70’s不同,今次汽油由$2升到$4一gallon(升一倍),而美國汽油只主要用在運輸方面。
關於國內證券行業,週期上落波幅十分大,所以證券行的P/E比銀行低。
林sir夠膽講,今時今日國內六間上市銀行,士但一間都好過任何一間美國最大的銀行。
因為銀行的發展,由細做到大,由大做到跨國,由跨國做到衍生工具,做到投資銀行…咁就弊/玩完啦。
國內上市銀行的cost/income ratio,大約30多%。
匯豐銀行在歐洲cost/income ratio是70%! (人工/福利/租金貴)
在美國是50%,在香港是~30%。
銀行的貸款由本錢限制。
所以很多銀行轉型,做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券商,咁就弊,尤其是券商。
券商生意很難做,因為券商/私人銀行都係講人脈關係,尤其是投資銀行,請人的成本很貴,一定要搵d最叻的人,做IPO要搵叻的banker,可以搵到好生 意,叻人人工自然高,投資銀行則是用自己的本錢去賭,例如Goldman Sach,百多個partner,每人07年有2500萬美元花紅,分完花紅才到股東,股東仲有無肉食? 今年成績好,但唔擔保明年一定搵到生意,投資銀行花紅係以搵到幾多生意而定 – 呢個係死症,所以為賺錢一定不擇手段,製造次按/CDS/…古靈精怪呃人的東西,今年分到花紅,出年執笠,咪bye bye囉。花紅太大造成partner短視,作為股東就慘。
所有投資銀行,林sir都不會買。銀行發展成投資銀行都要小心,例如UBS,搞到就快被人收購。
保險公司做投資銀行都要小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